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二十一章 生儿

在清溪,一代又一代的夫妻,不管感情和关系怎么样,他们在生孩子方面的观念,很多时候还是比较相似和一致的。

那就是,一定要生个儿子。

甚至在整个清溪庄、清渠乡、清河镇,家家户户,一定要有个儿子,一定要生个男孩的想法,还是很强烈和坚定的。

一代又一代,根深蒂固地,重男轻女。

乡人们说,农民的家庭,都是需要顶梁柱的。并且,那柱子,越多越好。而那柱子,就是特指男孩。

所谓打虎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。就算是邻里之间打架争田霸地,都会更占优势。

乡人们又说,瓦片轻,砖头重,没有女儿是小缺,没有儿子是大缺。儿女双全,自然就更好喽。

可小缺、大缺,到底缺了什么呢?顾陈年不知道。

真的是有儿有女就更好?这话是真心的吗?不是随便说说的?长大后的顾陈年,觉得乡人们挺心口不一的。

如果,女儿们真的也很好,那为什么很多老人,家中所有的财产,不管底子厚薄,都给了儿子,甚至是不孝子,还责无旁贷地帮他们干活带孩子?

而女儿们,却只有分担甚至全部承担各种费用的份?只有年年节节送上各种繁多厚重节礼的份,只有给父母钱花的份,只有补贴兄弟家庭的份,只有春种秋收农忙时节带着女婿回娘家帮忙的义务和责任呢?

噢,也是了,有儿有女更好,是那些做父母的更好,是那些有姐妹的男孩子们更好。他们或者心里满足了,或者物质满足了,或者双丰收双满足。

只是,苦了那些女儿们,而已。

时间来到了顾陈年这一代人的时候,生育政策有了调整。

每户人家,只给生一个,所谓独生子女。

也许在那些繁华的大城市里,真的是那样执行的。其实,永安县城里那些吃皇粮的,或者有正式工作的,也基本上都严格执行了。

因为,如果不照做的话,除非你准备放弃工作。

清溪庄也曾经有好多年抓得挺紧的,但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,无论怎样抓、怎样罚,怎样围追堵截,还是挡不住乡人们一定要生个儿子的决心和行动。

就顾陈年家来说,在她的下面,有妹妹顾陈月、大弟弟顾陈彦,还有小弟弟顾陈沫。

顾陈月比顾陈年小不到两岁,顾陈彦比顾陈月也只小了一岁多,而老幺顾陈沫,顾陈年听母亲说过,他就是个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